咨询热线
13348124356
ARTICLE/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氧化锌避雷器测量原理有以下几点

氧化锌避雷器测量原理有以下几点

更新时间:2025-08-29浏览:36次

产品概述

该仪器适用于各个电压等级的氧化锌避雷器的现场带电检测以及停电状态下试验室做的出厂和验收试验。通过测量全电流及阻性电流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氧化锌避雷器内部绝缘受潮和阀片老化等危险缺陷。

功能特点

◆ 手持式设计,精致小巧机身,便于携带操作

◆ 高精度采样滤波电路及数字滤波技术,可滤除现场干扰信号

◆ 支持有线、无线两种测量方式,简便、灵活

◆ 感应板测量技术,使测量安全快捷

◆ 内置锂电池,交直流两用,一次充电可持续工作8小时

◆ 蓝牙传输功能,内置蓝牙模块,自动判断连接状态;可将测试数据通过蓝牙模块传输至后台终端。

◆ 电压采集器集成本地显示(128×64点阵OLED液晶屏)及相序检测功能,可显示三相全电压、电压基波、3次、5次、7次谐波有效值、系统频率值及三相电压相位差。

◆ 选配的外置热敏打印机,可打印测试数据及已保存测试记录;打印内容可选择,减少打印纸用量。

避雷器测量原理和性能判断

1.避雷器测量原理

判断氧化锌避雷器是否发生老化或受潮,通常以观察正常运行电压下流过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的变化,即观察阻性泄漏电流是否增大作为判断依据。

阻性泄漏电流往往仅占全电流的10%~20%,因此,仅仅以观察全电流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的变化情况是困难的,只有将阻性泄漏电流从总电流中分离出来。

本测试仪依赖电压基准信号,高速采集基准电压和避雷器泄漏电流,通过谐波分析法,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分别计算阻性分量(基波、谐波),容性分量等。

阻性电流基波 = 全电流基波*cosφ,φ为全电流对电压基波的相角差。

2.避雷器性能判断

(1)阻性电流的基波成分增长较大,谐波的含量增长不明显时,一般表现为污秽严重或受潮。

(2)阻性电流谐波的含量增长较大,基波成分增长不明显时,一般表现为老化。

(3)仅当避雷器发生均匀劣化时,底部容性电流不发生变化。发生不均匀劣化时,底部容性电流增加。避雷器有一半发生劣化时,底部容性电流增加最多。

(4)相间干扰对测试结果有影响,但不影响测试结果的有效性。采用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法,能较好地反映氧化锌避雷器运行情况。

(5)避雷器性能可以从阻性电流基波判断,也可以从电流电压相角差Φ判断更有效,因为90°-Φ相当于介损角。如果规定阻性电流小于总电流的25%,对应的φ为75°

3.氧化锌避雷器测试相关解答

一般新客户在测试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测试数据无从下手,多年来解答新老客户的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问题一:根据测试数据,怎样判断氧化锌避雷器好坏?

阻性电流测试没有相应的规程(少数省份有企业标准),本测试不能直接给出好坏的判据。测试数据如万用表或试波器一样,只能给出精确的测试数据,不能告诉好坏。

根据氧化锌避雷器电压等级不同,泄漏电流也不同。电压等级越大,泄漏电流越大。全电流基波10kV-35kV一般0.2mA以下,110kV一般在0.3mA左右,220kV一般在0.4mA左右,500kV一般在0.8mA左右。多数客户做了大量的测试后,都有了自身的判据。

测量数据,一般看全电流基波、全电流峰值、阻性电流基波、阻性电流峰值、相角差。

三种比较法,测试数据比较出厂的试验报告数据(厂家数据比较),测试数据比较历史测试数据(纵向数据比较),测试数据比较同型号氧化锌避雷器的测试数据(横向数据比较)。

(2)问题二:阀式避雷器怎么测试?

阀式避雷器不能用此设备测试,里面有一个类似球隙,电压不超过球隙电压,相当于断路,泄漏电流为0。

(3)问题三:三相氧化锌避雷器的相角差不一致?

这是三相高压靠得比较近,另外两相的感应电压对本相的影响,导致A相偏小,C相偏大。110kV及以下一般影响不大,220kV概率有20%,500kV及以上概率有50%。多数偏差小于2度,但也有极少数影响很大,超过5度以上,导致C相的相角差超过90度。

,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不是测试原理或测试仪出了问题。其次,仪器一般有抗干扰计算方法,利用软件和硬件手段,依据B相情况,来推断A、C两相的实际角度。

(4)问题四:怎样在无电压测量时,设置移相角度?

移相角度只在无电压测量时,才会启用此参数,软件根据移相角度来计算阻性电流,相角度就等于设置的移相角度。所以,在无电压测量时,不能根据相角差来判断氧化锌避雷器的情况。

移相角度开始设置为83.5度,是根据绝大多数避雷器的相角差的中间值。在有电压的情况下,做了大量测试后,可以根据实际的相角度来修来此值。

部分用户在做了大量有电压的测量之后,发现同型号氧化避雷器的相角差几乎一致,设置此相角差为移相角度,用无电压测量也很准确。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564